时间: 2025-04-23 08: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41:05
“不亡何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如果不灭亡,那还等待什么呢?”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暗示某种必然的结局。
在文学作品中,“不亡何待”常用于描述悲剧性的结局或不可避免的灾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的无奈或绝望。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某些社会结构或制度的必然崩溃。
同义词:
反义词:
“不亡何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必然结局的表达*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不可逆转情况的无奈和接受。它反映了人对于命运和必然性的哲学思考。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观和宿命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助和绝望的情境。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于某些情况的看法,促使人们接受不可避免的结局。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某些无法改变的情况,如个人健康状况的恶化或某些社会问题的无法解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亡何待”来增强悲剧色彩,如:
风雨飘摇夜,古堡残垣间,
不亡何待,岁月无情眼。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破败的城堡或废弃的建筑物,配以悲伤的音乐,增强“不亡何待”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st saving”或“beyond redemption”,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无望和不可避免的结局。
“不亡何待”这个成语在表达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命运和必然性的深刻思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民弃其上,不亡何待?
病入膏肓,而不可救,~哉。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3.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4.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