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0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02:38
存在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实际存在或发生,即它们不是虚构或假设的。在哲学和逻辑学中,存在是一个基本的概念,用来描述事物是否具有现实性或实在性。
“存在”一词源自拉丁语“existere”,意为“出现”或“显现”。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是“exist”,在法语中是“exister”。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发展出了丰富的内涵。
在西方哲学中,“存在”是一个核心概念,特别是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如萨特和海德格尔的作品中,探讨了个体存在的自由和责任。
“存在”这个词可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它可能带来一种哲学上的沉重感,也可能激发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重要人物或**时使用“存在”,强调其重要性和实际性。例如,“他的存在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
在诗歌中,“存在”可以用来表达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在时间的河流中,
存在的意义如波光闪烁,
每个人都是一叶扁舟,
在存在的海洋中寻找方向。
在不同语言中,“存在”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中文的“存在”强调事物的实际性和现实性,而英文中的“exist”则更多地与生存和出现相关。
“存在”是一个深刻而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事物的实际性,还触及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2.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