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0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4:03
“有己无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或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有己无人”常用来描绘那些贪婪、冷酷的角色,强调他们的自私行为对周围人的伤害。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只顾自己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互动。
“有己无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仍然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因此“有己无人”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道德的。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更加频繁,用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冷漠、无情和缺乏同情心。它可能影响人们对于某些人物或行为的评价,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只顾自己利益的人,这时“有己无人”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描述他们的行为。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人为了自己的舒适而占用多个座位,这种行为就可以用“有己无人”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繁华的都市里,有人有己无人, 灯红酒绿中,只顾自己欢笑, 忘记了,他人的泪水,也是这夜的一部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人群中,周围的人都在交谈,而他只专注于自己的手机或书本,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有己无人”的意境。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孤独或冷漠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lf-centered”或“selfish”,它们在意义上与“有己无人”相似,都强调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超过了他人。
“有己无人”这个词汇在描述和批评自私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这种行为,还促使我们在自己的行为中寻求平衡,避免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虽是小事,显见有己无人,贪心不死。
~的处事方式没人能接受
1. 【有】
2.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