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1:37
词汇“易于拾遗”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易于”和“拾遗”两个词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易于拾遗”字面意思是指东西很容易被捡起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或者问题很容易解决。基本含义是指某件事情做起来不费力,容易完成。
在文学作品中,“易于拾遗”常用来形容故事情节简单,容易理解。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项任务或工作简单易行。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种学*方法或管理策略的简易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适应性,而反义词则强调了事情的困难程度。
“易于拾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易于”和“拾遗”两个词组合而成,历史悠久,但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更多出现在书面语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易”和“简”的哲学思想,因此“易于拾遗”这个成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简单、易行的文化倾向。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愉悦,因为它暗示了事情的顺利和容易。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轻松解决问题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个任务或问题很容易解决,我可能会用“易于拾遗”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生活中的小事,皆如易于拾遗。”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轻松地捡起地上的物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松愉快的音乐,象征着事情的顺利进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iece of cake”或“easy as pie”,都表达了事情非常容易的意思。
“易于拾遗”这个成语简洁地表达了事情容易完成的含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而生动地描述事物的简易性。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能够在我的语言表达中更加灵活地使用它。
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宋书·王景文传》:“诸将咸云:‘平殄小贼,~。’”
1.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拾】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同: 涉
【组词】
拾级
4.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