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6:29
“左贤王”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官职名称。在汉代,左贤王是匈奴部落中的一个高级官职,通常由匈奴单于的亲属担任,地位仅次于单于。左贤王负责管理部落的军事和政治事务,是匈奴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左贤王”常常被用来指代匈奴的高级将领或贵族,有时也用来象征匈奴的强大和威严。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和古代文献中。
“左贤王”一词源自古代匈奴语,经过汉化后成为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古代匈奴社会结构的一个专用名词。
在古代,匈奴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左贤王作为匈奴社会中的高级官职,反映了匈奴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组织。这个词汇也体现了古代对周边民族的认识和描述。
提到“左贤王”,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草原生活、游牧文化等。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色彩,让人想到历史的长河和民族的兴衰。
在历史学*中,我了解到左贤王在匈奴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让我对古代游牧民族的政治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我可以写道:“左贤王策马扬鞭,铁骑如云卷草原。”
想象一幅画面:广袤的草原上,左贤王身披战甲,手持长矛,率领匈奴勇士驰骋战场。背景音乐可能是激昂的马头琴声,传达出草原民族的豪迈与勇敢。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如蒙古帝国的“大汗”或“可汗”,也有类似的地位和职责。这些词汇都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系。
“左贤王”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了解古代游牧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视野。
1.
【左】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 同: 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佐”。-左,手相左助也。 、 《易·象上传》-以左右民。 、 《虞书》-予欲左右有民。 、 《诗·商颂·长发》-实左右商王。 、 《周礼·士师》-以左右刑罚。 、 《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左右就养无方。 、 《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后汉书·殇帝纪》-朕且继礼左助听政。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
3.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