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2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25:15
词汇“失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失”和“陨”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失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失陨”字面意思是指失去或坠落,通常用来形容物体从高处坠落或失去原有的位置、状态。在更抽象的层面上,它可以指失去某种珍贵的东西,如机会、生命等。
“失”字古已有之,意为失去、丢失;“陨”字源自古代对天体坠落的描述,如陨石。两者结合,形成了“失陨”这一词汇,用以描述更广泛的失去或坠落现象。
在**文化中,“失陨”常带有悲剧色彩,如英雄的牺牲或珍贵物品的丢失,反映了人们对失去的深刻哀痛。
“失陨”一词常引发人们的哀伤和惋惜,联想至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亲人或朋友的离世,这种失去可以用“失陨”来形容,表达深切的哀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陨”来描绘夜空中流星的美丽与哀愁:
夜幕低垂,星辰失陨,
流光溢彩,终归寂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最终消失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寂静的夜晚,流星划过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或“perish”,但“失陨”更具有汉语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色彩。
“失陨”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失去或坠落,也深刻表达了人们对失去的哀痛和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失陨”可以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力。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陨】
(形声。从阜(fù),员声。“阜”指土山,与“高下”义有关。本义:从高处掉下,坠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陨,从高下也。 、 《尔雅》-陨,坠也。 、 《玉篇》-陨,落也,堕也。 、 《韩非子·内储说上》-冬十二月陨霜不杀菽。 、 《诗·卫风·氓》-其黄而陨。 、 《诗·小雅·小弁》-涕既陨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启陨箨。
【组词】
陨坠、 陨泗、 陨涕、 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