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12
“东扯西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东边扯一下,西边扯一下,形容说话或做事没有中心,随意乱扯,缺乏条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或形容某人说话没有重点,东拉西扯,让人难以抓住要点。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某人说话总是不着边际,或者在描述会议、讨论等场合中,人们讨论问题时缺乏焦点。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抱怨某人说话不直接,或者在日常交流中提醒对方说话要有条理。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与日常交流和文学描述相关。
同义词:
反义词:
“东扯西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在汉语中,“东”和“西”常常用来表示方向,而“扯”则是拉扯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形成可能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经验有关,即说话或做事时如果没有中心,就会显得东拉西扯。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重视说话和做事的条理性。因此,“东扯西扯”这个成语在批评或提醒他人时经常被使用。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沟通效率和清晰表达的期望。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混乱和无序。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说话没有重点,让人感到困惑和沮丧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朋友在讨论问题时要更加专注和有条理,避免不必要的混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东扯西扯的言语,
如同风中的落叶,
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其中一个人在不同的方向上拉扯着线条,而这些线条最终没有形成任何有意义的图案。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段杂乱无章的对话,声音从各个方向传来,但没有形成清晰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 all over the place”,意思也是说话或思考没有焦点,到处都是。这个表达在英语文化中也用来形容混乱和无序。
“东扯西扯”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批评或形容缺乏条理的说话或做事方式。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清晰沟通的重视,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其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率。
以大不逮之财而日行勉强支持之事,东挦西扯,忧苦莫当。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挦】
拔;扯。
【引证】
《红楼梦》-再多说,我把你这胡子还挦了呢! 、 《醒世姻缘传》-果然自己一把一把将那头发大绺挦将下来。
【组词】
挦剥、 挦毛;挦扯;挦鸡毛
引用、摘录或抄录(某人的文章或诗名)。
【引证】
《辍耕录》-古书东移西掇,挦补成章。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扯】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