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8:49
“七搭八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话或做事时东拉西扯,没有条理,缺乏逻辑性。它形容人的言行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或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七搭八扯”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对话或行为缺乏逻辑,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混乱或幽默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讲话或行为没有条理,让人难以理解或跟随。在专业领域,如逻辑学或辩论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出论点的混乱或不连贯。
同义词:东拉西扯、杂乱无章、语无伦次 反义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井井有条
“七搭八扯”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事物条理性和逻辑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形容说话方式,扩展到形容各种缺乏条理的行为。
在中国文化中,条理清晰和逻辑严密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七搭八扯”这个词汇在批评或描述缺乏这些品质的行为时经常被使用。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混乱、无序和难以理解的情况。它可能让人感到困惑或不耐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讲话或写作没有条理的人,提醒他们注意表达的清晰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思绪如风,七搭八扯,编织成一幅无序的画卷。”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杂乱无章的画作,或是混乱的房间。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嘈杂无序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over the place”或“scatterbrained”,用来形容思维或表达的混乱。
“七搭八扯”这个词汇在描述缺乏条理和逻辑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表达对混乱状态的不满,也提醒我们在沟通和表达时要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搭】
(形声。从手,荅声。本义:打,击)。
同本义。
【引证】
《北齐书·神武纪》-常于并州市搭杀人者。
【组词】
搭面、 扑搭;搭墩
3.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4. 【扯】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