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2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25:09
“大小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农业生产中某些作物产量波动的现象。具体来说,“大小年”指的是某些果树或作物在某些年份产量较高(大年),而在另一些年份产量较低(小年)。这种现象通常与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等因素有关。
在农业领域,“大小年”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作物产量的周期性波动。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人生的起伏或某个行业的发展周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大小年”来形容某个**或现象的不稳定性。
同义词“丰歉年”强调了产量的丰歉变化,而“波动年”则更侧重于产量的波动性。反义词“稳定年”和“常产年”则强调了产量的稳定性。
“大小年”这个词汇源于农业实践,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其含义和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古代,人们可能更多地依赖自然条件,因此“大小年”的现象更为明显。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这种现象有所缓解,但仍然存在。
在**,农业一直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因此“大小年”这个词汇在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也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大小年”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农业的艰辛和不确定性,以及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它也可能引发对农业政策和技术进步的思考。
在我的家乡,每年苹果收获季节,人们都会讨论今年是不是苹果的大小年。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收入,也关系到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小年”:
春风拂过果园,
大小年的轮回,
果实累累或稀疏,
皆是自然的馈赠。
想象一片果园,果树在大小年的交替中生长,果实时而丰硕,时而稀疏。这种景象可能伴随着农民的欢笑或叹息,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ff year”或“on year”,用于描述作物产量的波动。不同文化中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大小年”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农业术语,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尽管科技进步,我们仍然需要尊重和适应自然规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农业和社会的复杂性。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3.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