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11:34
“大小夏侯”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两位历史人物:夏侯胜和夏侯建。他们是西汉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分别被称为“大夏侯”和“小夏侯”,因为他们对《尚书》的研究而闻名。夏侯胜是夏侯建的叔父,两人都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在文学作品中,“大小夏侯”可能被用来指代经学研究的典范,或者用来比喻对某一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师徒或亲属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古代文化、历史或教育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师徒、亲属学者、学术传承者 反义词:学术对立者、学术异见者
“大小夏侯”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历史人物的名字,没有复杂的词源演变。它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学术成就。
在**古代,经学是官方教育的核心内容,夏侯胜和夏侯建的研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学术成就体现了儒家文化在汉代的繁荣和发展。
提到“大小夏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学者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以及师徒之间的传承关系。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学*的愿望。
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化时,了解“大小夏侯”的故事和他们的学术贡献,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经学的精髓。
在创作一首关于学术传承的诗歌时,可以这样写: “大小夏侯,经学之光, 师徒相承,智慧之航。 古籍注解,流传千载, 文化之根,深植心怀。”
想象一幅画面:两位学者在古朴的书房中,围绕着一卷卷古籍,低声讨论着经文的深意。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雅而沉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大小夏侯”这样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师徒传承、学术家族等,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大小夏侯”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两位历史人物,也象征着**古代经学的传承和发展。了解这个词汇,对于深入学**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了词汇如何与文化、历史紧密相连。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3.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4. 【侯】 ——“闽侯”(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