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9:05
“北边”是一个方位词,字面意思指的是地理上的北方。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指示一个方向,即相对于观察者的左手边。
“北边”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北”字最初指的是两人相背,后来演变为表示方向的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北边”逐渐固定为表示地理方位的词汇。
在**文化中,北方有时被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如北方的寒冷气候、北方人的性格特点等。在社会背景中,北方也可能与政治、经济中心相关联。
“北边”可能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冬天、广阔的草原或高耸的山脉。这些联想可能带来一种宁静、壮丽或孤独的情感体验。
在旅行中,我曾多次使用“北边”来指示方向,帮助我找到目的地。例如,在陌生的城市中,我会询问当地人“北边怎么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北边”:
北边的风,吹过无垠的草原, 带走了夏日的炎热,留下了秋的凉爽。
在英语中,“北边”对应的是“north”,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nord”。不同文化中,北方可能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北边”作为一个基本的方位词,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指示方向,还能在文学和艺术中创造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北边”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方位词在语言和文化中的多重功能。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边】
(形声。从辵(chuò),臱(mián)声。本义:山崖的边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边,行垂崖也。 、 《尔雅》-边,垂也。 、 唐·李白《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组词】
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 边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