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2:04
词汇“息肩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息肩”和“之地”两个部分组成。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息肩之地”字面意思是指可以让人休息肩膀的地方,比喻可以让人暂时休息、放松的场所或环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可以让人暂时放下负担、得到喘息的空间。
“息肩”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息肩于晋。”原意是指卸下肩上的负担,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休息、放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息肩之地,家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归宿。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馨和安宁,联想到一个可以让人心灵得到慰藉的地方。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会将“息肩之地”应用于各种场合,比如一个安静的咖啡馆、一个美丽的公园,或者是一个可以独处的房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湖畔,是我心灵的息肩之地,波光粼粼,静谧如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宁静的湖边小屋,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息肩之地”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lace of refuge”或“a haven”,都强调了一个可以让人暂时逃离现实、得到休息的地方。
“息肩之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吾与山中之友,市药于广陵,亦有息肩之地。
贾雨村在旅店偶感风寒,愈后又因盘费不继,正欲得一个居停之所以为~。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