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0:37
词汇“息窒”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息”和“窒”。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息窒”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息窒”字面意思是指呼吸困难,气息受阻。其中,“息”指的是呼吸,气息;“窒”指的是阻塞,不通。因此,“息窒”合起来就是指呼吸受阻,气息不畅的状态。
“息”字古已有之,源自甲骨文,本义为呼吸。“窒”字亦古已有之,源自金文,本义为阻塞。两个字组合成“息窒”,形容呼吸受阻的状态,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
在**传统文化中,呼吸与生命紧密相连,因此“息窒”这一词汇也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或困境。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系统疾病增多,“息窒”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息窒”一词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紧迫和不安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窒息、困境和生命的脆弱,因此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被用来营造紧张或悲剧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因为**过度或情绪激动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可以使用“息窒”这一词汇来描述其症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光如水,我在这寂静中感到息窒,仿佛被无尽的孤独所包围。”
在英语中,与“息窒”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breathlessness”或“dyspnea”,前者更偏向于日常表达,后者则是医学术语。
“息窒”这一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生理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状态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窒】
(形声。从穴,至声。洞穴狭小阻塞,故从穴。本义:阻塞,不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窒,塞也。 、 《易·讼》。虞注:“塞止也。”-有孚窒。 、 《吕氏春秋·尽数》。注:“不通也。”-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鼻则为鼽为窒。 、 《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
【组词】
窒塞;窒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