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3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33:20
词汇“息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息誉”由两个汉字组成:“息”和“誉”。
结合起来,“息誉”可能指的是停止或减少对某人的赞誉或声誉,即不再赞扬或不再给予名誉。
由于“息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组织的名誉受损或被忽视的情况。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息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息”和“誉”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息誉”可能被用来描述名誉的丧失或被忽视的情况,这在政治、商业或个人生活中都可能发生。
“息誉”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名誉的丧失或被忽视。这可能让人联想到失败、失望或背叛。
由于“息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息誉”来表达一种深刻的变化或转折:
昔日的英雄,今日的息誉,
时间的河流,无声地带走一切。
由于“息誉”涉及到名誉的丧失,可能会联想到一些象征性的图像,如破碎的奖杯或褪色的照片。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默或叹息的声音。
由于“息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的词汇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息誉”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涉及到名誉的丧失或被忽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情感和语境。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专业语境中,它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誉】
(形声。从言,舆(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誉,偁也。 、 《墨子经》-誉名美也。 、 《周书·谥法》-状古述今曰誉。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誉之则以为忧。
【组词】
誉人、 誉谀、 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