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0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07:33
“息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息”和“虑”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停止或减少思考、忧虑。基本含义是指放松心情,不再为某事烦恼或担忧。
在文学作品中,“息虑”常用来形容人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忧虑或困扰后,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息虑”来劝慰他人放下心中的烦恼。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中,“息虑”可能与放松疗法或冥想相关,用于帮助个体减轻心理压力。
同义词中,“释怀”强调的是放下心中的负担,“放松”强调的是身体和心理的松弛,“安心”强调的是内心的安定,“平静”强调的是情绪的稳定。反义词中,“忧虑”、“烦恼”、“焦虑”和“紧张”都与“息虑”形成鲜明对比,表示持续的心理压力和不安。
“息虑”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庄子》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虑”的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成为表达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息虑”与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有关,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息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活理念。
“息虑”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和放松。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山水、悠闲的午后和内心的平和。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人们在忙碌和压力中找到一丝宁静。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息虑”的时刻。例如,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我会通过冥想和阅读来放松心情,帮助自己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息虑”:
山间清风拂面来,
心随流水息虑开。
忘却尘世烦恼事,
一叶扁舟入梦怀。
“息虑”可以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湖泊、悠扬的笛声和柔和的阳光。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息虑”的意境。
在英语中,“息虑”可以对应为“relieve anxiety”或“ease worries”。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和理念可能有所不同,但追求内心平静的目标是普遍的。
通过对“息虑”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心理状态和寻求内心平静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息虑”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