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2:25
词汇“息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息”可以理解为停止、平息,“诉”则是诉说、控诉的意思。因此,“息诉”可以理解为停止控诉或平息诉讼。然而,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其确切的定义和用法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语境分析。
在法律领域,“息诉”可能指的是当事人主动撤回诉讼或停止对某事的控诉。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和解或冲突解决的情景。在口语中,由于其不常用,可能不会出现具体的使用场景。
由于“息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息”和“诉”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
在强调法治和调解的社会中,“息诉”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解决冲突的方式,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
“息诉”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和平、和解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冲突的解决和关系的修复。
由于“息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息诉”用于描述一个复杂的法律案件最终以和解告终的情节,或者用于表达两个人之间长期矛盾的最终解决。
由于“息诉”涉及法律和和解的概念,可能会联想到法庭、法官的锤声、和解协议的签署等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表达来描述停止诉讼或和解的概念,但其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息诉”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主要集中在特定的法律语境中。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扩展对法律术语的认识,但在日常交流中可能并不常用。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类特定领域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诉,告也。 、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负孝公之周愬天子。 、 《战国策·齐策》-必东愬于齐。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组词】
起诉;上诉;公诉;诉呈、 诉权、 诉辩、 诉牒、 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