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2:06
洗耳恭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洗耳朵,专心地听。基本含义是指非常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表现出一种尊重和渴望学*的态度。
洗耳恭听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学*和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表达尊重和认真听取意见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师长的意见是一种美德。洗耳恭听**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在交流中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它鼓励人们在交流中保持开放的心态,认真吸收他人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对他人意见的重视。例如,在团队讨论中,我会说“我对大家的建议洗耳恭听”,以示我对团队合作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洗耳恭听,风中的智慧,
每一句言语,都是心灵的滋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书桌前,认真地记录着别人的话语,表现出一种专注和尊重的态度。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安静的环境中,人们轻声细语地交流,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 all ears”,意思是我完全准备好听你说话。这个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认真听取的态度,但不如“洗耳恭听”那样具有文化深度和历史感。
洗耳恭听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提醒我在交流中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
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如此甚妙,我们~。
传说尧帝想让位给隐世高人许由,派使者去游说他。许由坚决不同意,觉得使者的话污染了他清静的耳朵,立即跑到山下颖水边去捧水洗耳,许由的朋友巢父恰好牵牛在饮水,听说原委后就牵牛去上游饮水,以免玷污小牛的嘴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恭】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 《尔雅》-恭,敬也。 、 《礼记·曲礼上》疏-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何之所说,从多举也。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组词】
恭默、 恭倨、 恭恪、 恭敬、 恭和、 恭逢其盛、 恭素
4.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