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2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29:09
洗礼(Baptism)是一个术语,主要用于教中,指的是一种**仪式,通过水或其他方式象征性地洗净个人的罪恶,标志着个人成为教会的一员。字面意思是通过水洗来洁净。
“洗礼”一词源自希腊语“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为“浸入水中”。在早期**教中,洗礼通常是通过全身浸入水中进行的,象征着死亡和复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洗礼的形式和意义在不同教派中有所变化。
在**教文化中,洗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标志着个人与教会社区的结合。在社会层面,洗礼也常被视为个人成长和转变的象征。
“洗礼”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净化、新生和希望。它也可能引发对**仪式和信仰的深思。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朋友或家人接受洗礼的场合,这种经历让人感受到**仪式的庄重和社区的凝聚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洗礼”用作象征:
在晨光的洗礼下, 心灵如水晶般清澈, 旧日的阴影消散, 新生的希望绽放。
在不同文化中,“洗礼”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例如,在东正教中,洗礼通常是通过三次全身浸入水中进行的,而在一些新教教派中,洗礼可能只是通过洒水或浸水一次。
“洗礼”作为一个术语,不仅在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象征着净化、新生和转变。了解“洗礼”的词源、文化背景和多重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象征意义。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