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7:43
洗耳拱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洗净耳朵,恭敬地倾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非常认真、恭敬地倾听别人的话,通常表示对说话人的尊重和重视。
洗耳拱听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礼仪的重视。在古代,人们认为倾听是一种尊重和学*的方式,因此形成了这样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权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洗耳拱听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强调了在交流中对对方的尊重和认真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一种庄重和严肃的感觉,联想到了在重要场合下的认真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我的学*经历中,每当遇到重要的讲座或研讨会,我都会尽量做到洗耳拱听,以确保不错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洗耳拱听,渴望每一滴智慧的甘露。”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专注地听着耳机里的讲座,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洗耳拱听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sten attentively”或“pay close attention”,虽然不如洗耳拱听那样富有文化色彩,但也表达了类似的认真倾听的态度。
洗耳拱听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认真倾听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
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古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必须再求一风月艳丽之曲,我等~,幸勿推辞。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拱】
(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拱,敛手也。 、 《论语》-子路拱而立。 、 《礼记·玉藻》-颐羀垂拱。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拱,谓合两手也。”-与我其拱璧。 、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组词】
拱默、 拱伏、 拱手听命、 拱候、 拱揖
4.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