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1:52
词汇“洗耳投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洗耳”可以理解为清洁耳朵,而“投渊”则意味着投入深渊。将两者结合,这个词汇可能表达了一种极端的、彻底的改变或投入的意愿,类似于“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甚至不惜付出极大的代价”。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表达一种极端的决心或改变。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两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极端的决心或改变。
在**传统文化中,“洗耳”有时与“洗耳恭听”联系在一起,表示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而“投渊”则可能与牺牲或极端行为相关。因此,“洗耳投渊”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彻底的改变。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强烈的决心和牺牲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为了某种目标或理想不惜一切代价的情景。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个人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职业道路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少。但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如英语中的“burn one's bridges”(断绝后路)。
“洗耳投渊”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表达了一种极端的、彻底的改变意愿,具有强烈的决心和牺牲的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决心。
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4.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渊,回水也。 、 《管子·度地》-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 、 《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 《易·乾》-或跃在渊。
【组词】
渊环、 渊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