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4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45:24
战壕:战壕是一种军事防御工事,通常是在地面上挖掘的深沟,用于保护士兵免受敌方火力攻击。战壕可以提供掩护,减少士兵暴露在敌方视线和火力下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作为射击位置。
“战壕”一词源自法语“tranchée”,意为“挖掘”。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战争中,战壕成为了常见的防御工事,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壕战成为了主要的战斗形式。
战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了那场战争的象征之一。战壕战的僵局和士兵在战壕中的生活状态,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战壕往往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牺牲和生存的艰难。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恐惧、悲伤或对和平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战壕可能与历史学*或战争电影中的场景相关联,激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和平的珍视。
在诗歌中,战壕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类对抗自然或命运的斗争:
在生命的战壕里,我们挖掘希望, 尽管风雨交加,我们坚守不放。
战壕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黑暗、潮湿和狭窄的空间,而听觉联想可能是炮火声、士兵的呼喊和机械的轰鸣。
在不同语言中,战壕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象征意义是相似的。例如,在德语中,战壕被称为“Graben”。
战壕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军事防御工事,也承载了战争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宝贵,对于语言学*和表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壕】
(形声。从土,豪声。本义:护城河)。
同本义。
【引证】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雁迷寒雨下空壕。
【组词】
壕闸、 壕池、 壕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