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4:48
“战天斗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与天和地作战,形容人的意志坚强,不畏艰难,敢于挑战自然和社会的困难。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勇敢、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战天斗地”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奋斗和抗争,如在描述农民起义、工人**或个人奋斗的故事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到底。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气象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斗争。
同义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反义词:畏首畏尾、临阵脱逃、半途而废
“战天斗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即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然,克服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上的战斗,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
在**文化中,“战天斗地”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社会不公和自然灾害时保持坚韧和勇敢。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勇敢、坚强和不懈努力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登山活动中遇到恶劣天气,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展现了战天斗地的精神,最终我们安全返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战天斗地,风雪中前行,心怀希望,不畏严寒。”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群人在暴风雨中坚持工作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雨声中人们的呼喊和劳动的号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ght against all odds”或“battle against nature”,但这些表达没有“战天斗地”那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战天斗地”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决心。
灾区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克服洪水带来的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