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9:09
生坯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陶瓷和砖瓦制造行业。字面意思指的是未经烧制的陶瓷或砖瓦制品,即在成型后但尚未经过高温烧制处理的半成品。
在陶瓷制作中,“生坯”是指经过成型、干燥后的陶瓷制品,这些制品还需要经过釉料涂覆和高温烧制才能成为最终的陶瓷产品。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不常见,但在专业领域,如陶瓷工艺、建筑材料等领域,是一个常用术语。
“生坯”一词源自陶瓷制作工艺,随着陶瓷技术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这一特定阶段的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述可能更为简单或直接,但随着语言的演变,“生坯”这一表述逐渐标准化。
在中国,陶瓷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生坯”这一词汇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技术术语,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工艺精细和产品质量的追求。
提到“生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手工艺术的精细和复杂,以及陶瓷制品从泥土到精美艺术品的转变过程。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参与或观察陶瓷制作过程,可能会直接接触到“生坯”这一概念。例如,参观陶瓷工坊时,可以看到工匠们如何处理生坯,以及它们如何一步步变成精美的陶瓷器皿。
在诗歌中,可以将“生坯”比喻为未完成的艺术品或人生阶段,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块生坯,等待着经历和时间的烧制。”
视觉上,“生坯”可能让人联想到泥土的质感和手工痕迹;听觉上,可能与陶瓷制作过程中的声音,如泥土的揉捏声、干燥时的细微裂声等相联系。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greenware”或“green body”来描述类似的概念,即未经烧制的陶瓷制品。
“生坯”这一词汇在陶瓷和相关工艺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同时也反映了文化和工艺的深厚背景。了解和使用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特定工艺过程,也能增进对传统工艺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坯】
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
【引证】
《说文》-坏,瓦未烧也。
【组词】
砖坯;瓦坯
山丘一重 同: 坏
【引证】
《尔雅·释山》。义疏:“坯者,当作坏。《说文》云:“丘,再成也。”再,盖一字之误。”-山:三袭,陟;再成,英;一成,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