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4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47:22
战备:字面意思是指为战争或军事冲突做准备的状态或行动。基本含义包括军事装备的准备、人员的训练、物资的储备以及战略部署等,以确保在必要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战争威胁或实际冲突。
战备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非军事领域,用来描述为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或挑战而做的准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战备可能与国家安全、民族主义或战争记忆等主题相关,影响着公众的意识和行为。
战备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严肃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军队、战争、紧急情况等,影响着人们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战备可能被用来描述为应对工作或生活中的挑战而做的准备,如“为了即将到来的考试,我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
在诗歌中,战备可以被用来象征生活中的挑战和准备,如: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战备之心,静待黎明。
风雨欲来,我自岿然,
准备迎接,生命的战歌。
战备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军事演习的画面,或是军队集结时的号角声和脚步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war readiness”或“military preparedness”,德语中的“Kriegsbereitschaft”,都表达了类似的战备概念。
战备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涉及军事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各种准备和应对挑战的情境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各种紧张和准备状态。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