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7:41
城壕:城壕是指围绕城市或城堡的防御性水沟或壕沟,通常与城墙结合使用,以增强防御能力。它是一种古老的军事防御工事,用于阻止敌人的进攻。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城壕往往象征着隔离、保护或历史的厚重。例如,古代史诗中常常描述城壕作为英雄战斗的背景。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城壕可能不常被提及,除非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 专业领域:在建筑学、军事历史和考古学等领域,城壕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和研究古代防御工事。
同义词:壕沟、护城河、防御沟 反义词:开放地、无障碍区
词源:城壕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城”和“壕”两个字组成,分别指城市和壕沟。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壕的实际用途逐渐减少,但其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依然存在。
在古代社会,城壕是城市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技术和防御意识。在现代,城壕更多地被视为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城壕给人以坚固、历史悠久和防御性的联想。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古代战争和英雄主义的记忆,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和平与保护的思考。
在参观某古代遗址时,我亲眼见到了保存完好的城壕,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诗歌中,城壕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守护着古老的秘密和传说。
想象一座古老的城壕,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鸟鸣和水流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城壕的概念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防御工事的基本功能是相似的。例如,欧洲的城堡常常有护城河,而**的古城则有城墙和城壕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城壕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军事防御技术,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1.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2.
【壕】
(形声。从土,豪声。本义:护城河)。
同本义。
【引证】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雁迷寒雨下空壕。
【组词】
壕闸、 壕池、 壕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