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3:55
“火工”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与火药、爆炸物相关的技术或工作,尤其是在军事、矿业、建筑等领域中使用炸药进行爆破的工作。它也可以泛指与火相关的工艺或技术,如古代的火器制造、烟花爆竹的制作等。
“火工”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火”和“工”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火和工作的意思。在古代,火工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和民间庆典,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矿业、建筑等行业。
在**文化中,火工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烟花爆竹的制作和使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在军事领域,火工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着战争的形态和结果。
“火工”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危险、力量和技术的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战争场面的想象,或是对现代爆破技术的敬畏。
(由于这是一个虚拟的分析,个人经历无法提供,但可以想象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有人在矿业或建筑行业工作,他们可能会经常接触到“火工”这一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将“火工”融入描述战争或庆典的场景:
火工连天响,硝烟漫战场,
古来兵家事,今朝庆典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爆破作业的场景,烟尘四起,爆炸声震耳欲聋。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带有金属质感的音乐,以增强“火工”带来的震撼感。
在英语中,与“火工”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blaster”或“demolition expert”,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与中文的“火工”相似,但在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火工”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同领域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军事应用,还是在现代的矿业和建筑行业,火工技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专业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