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31:48
因噎废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为怕噎着而不吃饭”,比喻因为害怕出现问题或困难而放弃做某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过度谨慎或因小失大的行为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因为害怕失败或遇到困难就放弃尝试的人。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劝告他人不要因为小问题就放弃重要的机会或计划。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风险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的过度保守行为。
同义词:畏首畏尾、胆小怕事、因小失大 反义词:勇往直前、大胆尝试、不畏艰难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与因噎废食所表达的因小失大或过度谨慎的态度有关。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后来演变为“因噎废食”,用以形容因为害怕小问题而放弃大计划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不要因为小挫折就放弃。在现代社会,它也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谨慎、不敢冒险的决策者。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示和劝诫,它提醒我不要因为害怕失败或困难就放弃追求目标。在表达上,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那些因小失大的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事物的情况。这个成语帮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挑战,而不是因噎废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因噎废食者,梦断路旁;勇者无惧,踏破荆棘。”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站在美食前却因为害怕噎着而不敢进食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劝诫的声音,提醒人们不要因小失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思是因为生气或报复而伤害自己,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有因小失大的意味。
通过深入学“因噎废食”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表达因小失大的成语,也是一个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前行的警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过度谨慎的行为。
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若是后人不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了么?
一财主大摆酒宴,席间划拳行令,喧声如潮,一个老头因牛肉没嚼烂而卡住脖子,顿时大汗淋漓,翻白眼,众人纷纷为他想办法处理,把老汉左右折腾,老头气得大喊而吐出牛肉。财主见状要各位回家,说有了前车之鉴,从此再也不吃饭了
1.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
2.
【噎】
(形声。从口,壹(yī)声。本义:食物堵住喉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噎,饭窒也。 、 《通俗文》-塞喉曰噎。 、 《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组词】
噎塞、 噎呕
3.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