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5:12
因势利导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引导”。它强调在处理事情时,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巧妙地引导和利用这些趋势,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势利导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形势,引导战局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强调顺应和利用趋势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因势利导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适度,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在社会实践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灵活变通,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
因势利导 给人以智慧、灵活和策略性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能够在复杂情况下找到出路的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因势利导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在职业发展中抓住机遇,或在人际关系中灵活处理矛盾。例如,当面临职业选择时,可以因势利导,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云变幻莫测时,
因势利导显英姿。
智者顺势展宏图,
逆水行舟终有时。
因势利导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山顶,俯瞰着蜿蜒的河流,他似乎在思考如何利用河流的流向,引导船只安全到达目的地。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一段充满智慧和策略性的旋律,如巴赫的《赋格的艺术》。
在英语中,因势利导 可以对应为“play the hand you're dealt”或“go with the flow”,虽然这些表达没有直接翻译成语的深度,但它们传达了顺应形势的基本概念。
因势利导 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灵活变通,顺应趋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提高我们的策略思维和沟通能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和实用价值。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所以开明的行政者对于民意是~的,民意得到畅达,社会也就健全地发展了起来。
战国时期,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大将,残酷迫害孙膑。孙膑受到齐威王的重用,让他协助田忌救援被魏国围困的韩国。他因势利导运用减灶计,迷惑庞涓,庞涓中了埋伏,成功杀死庞涓
1.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
2.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3.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4.
【导】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导,引也。 、 《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其治宜导引按轎。 、 《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导官令本。 、 《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导官。 、 《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导一茎六穗于庖。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组词】
导子、 导从、 导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