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5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56:54
“因势乘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利用有利的机会。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智慧和策略,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因势乘便”,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弱点取得胜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建议某人在特定情况下采取行动。在专业领域,如商业策略或政治决策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指导如何把握时机,做出最优选择。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同义词强调的是抓住时机,而反义词则强调的是错过或不利用时机。
“因势乘便”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法和策略书籍,如《孙子兵法》中就有类似的策略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智慧和策略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时中”概念,即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善于观察和把握时机,以达到最佳的社会和个人效果。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智慧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聪明、机智和策略。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洞察力和行动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通过“因势乘便”的策略,我们及时调整了计划,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云变幻间,智者因势乘便,一箭双雕显神通。”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智者在地图前沉思,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计算着下一步的行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和号角声,象征着战场上因势乘便的策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ize the opportunity”或“take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思都是抓住时机,利用形势。
“因势乘便”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体现了智慧和策略,还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策略思维,提高了我的决策能力。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1.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
2.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3.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4.
【便】
(会意。从人,从更。本义:安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便,安也。人有不便更之。 、 《礼记·表记》-故自谓便人。 、 《战国策·秦策》-或谓救之便。
【组词】
便席、 便散、 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