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5:32
信心:指个人对自己能力或事物的成功抱有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态度。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上的力量,使人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信心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可能与**信仰有关,表示对神或命运的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个人心理状态和行为态度。
在许多文化中,信心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信心被高度推崇。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信心可能与谦逊和集体主义相结合,强调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
信心常常与积极、乐观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它能够激发人的动力,增强面对挑战的勇气。缺乏信心则可能导致焦虑和恐惧。
在个人生活中,信心是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支撑。例如,在准备一次重要的演讲时,保持信心帮助我克服了紧张和不安。
诗歌: 信心如晨曦,温暖而明亮, 驱散黑暗,引领前行方向。 心中有光,步履坚定, 无论风雨,终将抵达彼岸。
视觉:信心可能让人联想到阳光、蓝天和广阔的海洋,象征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听觉:信心可能与鼓舞人心的音乐或激励性的演讲声音联系在一起,激发内心的力量。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confidence”、西班牙语的“confianza”,虽然具体用法和细微差别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都是对成功或能力的信任和积极态度。
信心是一个多面且深刻的词汇,它在个人成长、社会互动和专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解和培养信心,对于提升个人的心理韧性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信心也是一个常用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沟通和思考。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