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9:47
因地制宜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当地的方法或措施。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问题或制定策略时,考虑到地区的特殊性,从而采取最合适的方式。
在不同语境下,“因地制宜”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因地制宜”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农业和地理思想,强调在农业生产中根据土地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作物和耕作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城市规划、教育等。
在文化中,“因地制宜”体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尊重和适应。这种思想也反映了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感觉。它鼓励人们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而不是盲目遵循固定的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城市规划者在设计公园和绿地时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确保每个区域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独特的环境和资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川因地制宜,绘出千姿百态;人心随机应变,谱写万种风情。”
想象一片多样化的农田,每块土地上都种植着最适合其土壤和气候的作物,这种景象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因地制宜”可以对应为“tailor to local conditions”或“adapt to local circumstanc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
“因地制宜”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和适应,也鼓励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灵活和创新的方法。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惟各省情形不一,~,随时变通。
从前长安城里有一个佝偻人郭骆驼以种树为生,很多有钱人争相请他去移栽树木,因为他有丰富的种树经验,经他移栽的树木长势很好,有人询问经验时,他说只是因地制宜,让其自然生长,很多人从他种树经验上悟出治国的道理
1.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4.
【宜】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宜,所安也。 、 《尔雅》-宜,事也。 、 《苍颉篇》-宜得其所也。 、 《诗·小雅·裳裳者华》-君子宜之。 、 《诗·周南·桃夭》-宜其室家。 、 《吕氏春秋·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
【组词】
宜子、 宜民、 宜时、 宜春
煮熟可吃的肉。
【引证】
《诗·郑风》-弋言加之,与子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