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1:46
“以理服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合理的论述来说服他人。这个词汇强调的是用逻辑和理性来打动对方,使其接受某个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
“以理服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强调理性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以理服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即通过合理的沟通和交流来维护社会和谐。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理性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智慧、冷静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尝试用“以理服人”的方式来解决争议,尤其是在家庭和工作场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以理服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想象一个智者在讲台上,用清晰有力的声音和逻辑严密的论点来说服听众,这种场景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persuade through reason”,强调的也是通过理性来说服。
“以理服人”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理性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文化中对智慧和逻辑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说服。
对于错误的意见,不能压服,而是说服,~。
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