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8:30
“以狸致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用狸猫来捕捉老鼠。这个成语比喻使用不恰当的手段或方法来达到目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或方法错误的尝试。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采取了不合适或无效的策略。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策略的有效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方法和结果的关系有关,但“以狸致鼠”更强调手段的不恰当性。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原文是“以狸致鼠,以冰致绳”,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强调方法的不当。
在文化中,狸猫和老鼠的故事常被用来象征不恰当的策略。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策略和方法的重视,以及对于结果的预期。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因为它揭示了人们有时会采取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无效的方法。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源于对现实生活中类似情况的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试图用严厉的方法解决温和问题的例子,结果往往导致更多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以狸致鼠”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以狸致鼠,梦碎无声,夜深人静,思绪如冰。”
想象一只狸猫在冰面上滑行,试图捕捉一只灵活的老鼠,这个场景既滑稽又无奈,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ing a sledgehammer to crack a nut”,意思是用过大的力量解决小问题,与“以狸致鼠”有相似的含义。
“以狸致鼠”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采取行动时要考虑方法的适当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狸】
(狸为貍的俗字。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里声。本义:狸子,也叫野猫、山猫)。
同本义。
【引证】
《庄子·秋水》-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 、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3.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
4.
【鼠】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 、 《汉书·五行志》-鼠小虫,性盗窃。 、 《说苑·善说》-鼠者,人之所薰也。 、 汉·贾谊《陈政事疏》-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 《三元里人民抗英》-逆夷各狐凭鼠伏。
【组词】
鼠窜而狼忙、 鼠牙雀角、 鼠盗蜂起、 鼠腹蜗肠、 鼠市、 鼠布、 鼠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