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0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9:26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句**古代的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字面意思是用正直的态度对待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以公正和正直的态度对待那些对自己有怨恨的人,同时以善意和恩德回报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
这句成语源自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文化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这句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伦理和法律领域,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正义。
这句成语给人以正直和公正的联想,激发人们对道德行为的尊重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以直报怨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时,选择以公正的态度回应,而不是采取报复。
在诗歌中,可以将“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融入描述主人公高尚品德的诗句中,如:
以直报怨心不悔,以德报德情更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正直的人物在面对不公时坚定不移的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庄重、节奏稳定的音乐来表达这种正直和公正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相比较,但后者更强调报复的公正性,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则更强调道德和恩德的回报。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成语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学和应用这句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正直和公正,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1卷:“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3.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4.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5.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6.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7.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8.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