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0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05:11
树立:动词,意指建立、确立或使之稳固地存在。通常用于抽象概念、形象、声誉、标准等。
“树立”一词源于汉语,由“树”和“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树”有种植、建立的含义,“立”则表示站立、确立。随着时间的推移,“树立”逐渐演变为指代建立抽象或具体事物的稳固存在。
在**文化中,“树立”常与正面形象、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相关联,强调通过努力和坚持来建立和维护这些正面元素。
“树立”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努力、坚持和成功。它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形象和标准。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树立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树立”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山峰树立,云海翻腾,自然之手绘就壮丽画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高耸的山峰,象征着“树立”的稳固和崇高。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山峰的声音,象征着“树立”过程中的挑战和坚持。
在英语中,“树立”可以对应为“establish”或“set up”,虽然含义相近,但“树立”更强调稳固和长期的存在。
“树立”是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用于描述建立具体事物,更多地用于表达建立和维护抽象的价值观和形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树立”有助于传达积极、向上的信息。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