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7:00
树碑:字面意思是指建立或竖立石碑,通常是为了纪念某人或某**。基本含义包括纪念、表彰、永久记录等。
树碑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树”(竖立)和“碑”(石碑)组成。在古代,树碑是一种常见的纪念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性的用法。
在文化中,树碑是一种传统的纪念方式,常用于纪念历史人物或重大。它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树碑给人以庄重、永恒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历史的沉淀和英雄的荣耀,激发对过去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树碑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值得铭记的时刻或人物,如家族中的长辈或历史上的伟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树碑”:
在岁月的长河中,
他为爱树碑,
石碑上刻着永恒的誓言,
见证着不朽的情感。
树碑的视觉联想是庄严的石碑,可能伴随着宁静的音乐,如古典乐,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树碑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纪念方式可能是建立雕像或纪念碑。
树碑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指代实际的石碑,还承载着对历史和英雄的敬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树碑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历史和英雄的尊重。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引证】
《说文》-碑,竖石也。 、 《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上当碑南陈。 、 《礼记·檀弓》-公室设丰碑。 、 《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