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3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34:47
忘战者危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忘记战争的危险性的人会处于危险之中”。它强调的是对于潜在冲突或战争的忽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能因为和平时期的安宁而忘记战争的威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国家或领导者的盲目乐观,忽视了外部威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提醒朋友或家人不要忽视潜在的危险。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或军事战略,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持续警惕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的军事思想,强调在和平时期也要保持警惕,防止战争的突然爆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对潜在危险的持续关注。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未雨绸缪”理念,即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它也体现了人民对于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警惕。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觉和责任感。它提醒我即使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提醒我的朋友们在网络安全方面要保持警惕,不要因为网络世界的便利而忽视了潜在的威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和平的晨曦中,我们不应忘记,
忘战者危,警惕之心不可弃。
历史的钟声,提醒我们时刻,
未雨绸缪,守护家园的安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争与和平交替的画面,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以增强“忘战者危”的警示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ace is the time to prepare for war”,强调在和平时期也要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忘战者危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警示语,它提醒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警惕,不能因为一时的安宁而忽视潜在的危险。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和国际关系中有重要意义,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一个宝贵的指导原则。
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1.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2.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3.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引证】
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组词】
者回、 者般、 者流、 者番、 者里、 者个、 者边
4.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