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2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24:08
损人害己 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同时也对自己造成了损害。这个词汇强调了行为的双重负面后果,即对他人和对自己都有害。
在不同的语境中,“损人害己”可以有不同的强调点:
“损人害己”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没有显著的演变。它直接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行为后果的重视和对道德责任的强调。
在**传统文化中,“损人害己”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后果,避免短视和自私的行为。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警示和批评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和短视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悔和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自私,做出了损人害己的行为,这些经历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更加谨慎和负责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损人害己”融入描述一个悲剧性角色的行为,如:
他挥剑斩向虚空,
损人害己,终成孤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背后是破碎的关系和失败的计划,这个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损人害己”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行为的双重负面后果。
“损人害己”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复杂的行为后果,还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出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可是封建旧家庭的环境戕害了他的生机,他只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情。
1.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引证】
《说文》-损,减也。 、 《墨子经》-损偏去也。 、 《易·系辞》-损德之脩也。 、 《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孟子·滕文公下》-请损之,月攘一鸡。
【组词】
损年、 损膳、 损薄、 损夺、 损减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4.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