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3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32:49
“不知利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不了解或不考虑事情的利弊、后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动或决策时缺乏远见,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不知利害”常用来描绘那些冲动、鲁莽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往往导致不良后果。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告或批评某人做事不考虑后果。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决策过程中的盲点或风险。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行为或决策时的考虑程度和后果预测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不知利害”在某种程度上相关联。
“不知利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典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涵盖了更多的社会和心理层面。
在**文化中,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智慧,因此“不知利害”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的品质。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这种缺乏考虑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信任的丧失或合作的失败。
这个词汇常常引起一种担忧或失望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盲目行为。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传达出一种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警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不知利害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经历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更加谨慎和周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光点点,不知利害的旅人,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黑暗中前行,听觉上,可能是风声呼啸,象征着未知的挑战和风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seeing the bigger picture”或“jumping without looking”,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缺乏全面考虑的意思。
“不知利害”这个词汇在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全面,避免冲动和盲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你不要~,事情很严重。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4.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1. 【利害】 利益和损害不计~ㄧ~得失 ㄧ~攸关(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