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3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31:24
“不以词害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因为词语的选择而损害了表达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在表达时,应该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性,而不是过分拘泥于词语的形式或华丽程度。
在文学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追求辞藻华丽而忽视内容实质的写作风格。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提醒对方在交流时不要因为用词不当而误解了原本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翻译或写作指导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准确传达信息的重要性。
“不以词害意”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批评,特别是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中,强调内容的重要性超过形式。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实用主义”的一面,即重视实际效果和内容的传达,而不是形式上的华丽。这种思想也体现在的教育和社会交流中,强调沟通的有效性和清晰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和鼓励的,它提醒我在表达时要注意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性,避免因为用词不当而造成误解。
在我的写作和演讲中,我经常使用“不以词害意”这个原则来指导我的表达,确保我的信息能够被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或读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笔下生花非我愿,不以词害意为先。”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位作家在灯下认真写作,笔触简洁而有力。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位演讲者在台上清晰有力地传达信息,不使用多余的修饰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ntent over form”或“substance over style”,强调内容的重要性超过形式。
“不以词害意”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提醒我在任何形式的沟通中都要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性,避免因为用词不当而造成误解。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中文,也适用于任何语言的表达。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
4.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5.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1. 【以词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