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9:30
殒身碎首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身体死亡,头颅破碎”,形容牺牲极其惨烈,生命终结得非常悲壮。这个成语强调了死亡的极端痛苦和惨烈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殒身碎首 常用来描述英雄人物在战斗中的壮烈牺牲,强调其不畏死亡、英勇就义的精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叙述、战争报道或英雄传记中,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同义词:壮烈牺牲、英勇就义、舍生取义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殒身碎首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战争和牺牲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集中在文学和历史叙述中,用以强调牺牲的悲壮和英勇。
在文化中,殒身碎首** 常常与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于纪念那些为国家、民族或正义事业做出巨大牺牲的人。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激发人们对勇敢和无私行为的敬意和赞美。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英雄人物或战争时,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帮助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殒身碎首 来描绘一个英雄的最后时刻,如:
在那最后的战场上,
他殒身碎首,英魂不朽。
结合视觉艺术,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场惨烈景象的画作,英雄人物在战斗中殒身碎首,背景是硝烟和血迹。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以及战士们的呐喊。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勇牺牲”或“壮烈牺牲”,但殒身碎首 这个成语特有的悲壮和惨烈感是中文特有的表达。
殒身碎首 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生命的终结,更强调了牺牲的悲壮和英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烦冤荼毒,心肝似麋,比者待罪幽囚,以~为奉。
1.
【殒】
(形声。从歺(“歹”是隶楷写法),员声。歺(è),剔肉残余的骨头,常与“死亡”有关。本义:死亡)。
同本义。
【引证】
《一切经音义》引《声类》-殒,没也。 、 《一切经音义三》-殒,字书作陨,同于敏反。 、 《后汉书·隗嚣传》-妻子颠殒。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未尝殒于城中。
【组词】
殒亡、 殒骨、 殒没、 殒逝、 殒谢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碎】
(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碎,细破也。 、 《庄子·人间世》-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 《荀子·法行》-毂已破碎。 、 《列子·黄帝?-不敢以全物予之,为其碎之之怒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组词】
碎首、 碎折、 碎扯百裂、 碎身粉骨
4.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