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9:41
“三首六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三个头和六只手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神话传说中的神祇或妖怪,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和形象。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比喻某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或能力,能够同时处理多件事情。
“三首六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特别是和道教中的神祇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
在**文化中,“三首六臂”常常与神话传说中的神祇或妖怪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超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多个领域都有出色表现的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好奇。它让人联想到神话中的强大存在,同时也激发了对多才多艺个体的赞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三首六臂”来形容一位在学术和艺术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朋友,这个词汇很好地概括了他的多面才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如三首六臂的神祇, 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每一首吟唱着不同的旋律, 每一臂挥洒着独特的才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具有三个头和六只手臂的神祇形象,充满力量和神秘感。在音乐中,可以使用多层次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三首六臂”的多重性。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多面手”或“全能者”,但“三首六臂”特有的神话色彩使其在**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三首六臂”这个词汇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在现代语境中灵活运用。它不仅是对神话形象的描述,也是对多才多艺个体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猓猓奉土主之神甚谨。其像~,项挂髑髅。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
3.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4.
【臂】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胳臂。
【引证】
《说文》-臂,手上也。 、 《广雅·释亲》-肱谓之臂。 、 《仪礼·少牢礼》。注:“肱骨。”-肩臂。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奋袖出臂。
【组词】
臂缚、 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