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1:48
北豆腐:北豆腐,又称硬豆腐或老豆腐,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食品。与南豆腐(嫩豆腐)相比,北豆腐的质地更为坚实,含水量较少,口感较为粗糙,适合炖煮或煎炸。
北豆腐的名称来源于其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流行和制作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北豆腐的制作工艺有所改进,但其基本特性保持不变。
在中国,北豆腐是传统食品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它常被用于制作各种家常菜肴。北豆腐的普及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大豆食品的依赖和喜爱。
北豆腐给人以朴实、坚韧的印象,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北方人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家庭烹饪中,北豆腐常被用来制作炖菜或煎豆腐,其坚实的质地能够很好地吸收汤汁,增加菜肴的风味。
在诗歌中,北豆腐可以被比喻为坚强的意志:“他的决心如北豆腐般坚不可摧。”
北豆腐的外观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固的岩石,而在烹饪时的“咕嘟”声则可能让人感到温暖和满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北豆腐的食品也有所存在,如日本的木綿豆腐,其质地也较为坚实。
北豆腐作为一种食品,不仅在烹饪中有其独特的用途,也在文化和语言中承载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了解和使用北豆腐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豆】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引证】
《说文》-豆,古食肉器也。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
3.
【腐】
(形声。从肉,府声。本义:腐烂变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腐,烂也。 、 《广雅》-腐,败也。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人死,五藏腐朽。 、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 、 《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组词】
腐散、 腐坏、 腐秽、 腐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