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3:12
燕然山:燕然山是**古代的一个山名,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在古代文学和历史记载中,燕然山常与边塞、战争和英雄事迹联系在一起。最著名的典故是东汉时期名将窦宪在此击败匈奴,刻石记功,即“燕然勒石”。
文学语境:在古代诗词中,燕然山常被用来象征边疆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例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中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阴山”可以联想到燕然山。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燕然山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历史或文学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和地理学领域,燕然山是一个重要的地标,尤其是在研究古代边疆防御和军事行动时。
同义词:阴山、边塞、边疆
反义词:内地、中原、腹地
燕然山的名称可能来源于古代对这一地区的称呼,具体词源不详。在历史演变中,燕然山逐渐成为边塞文化的象征,与军事、英雄主义紧密相连。
在**文化中,燕然山代表了边疆的艰苦和将士的忠诚。它与“燕然勒石”的故事一起,成为激励后人的历史典故。
燕然山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庄严和崇高。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将士的英勇和牺牲,以及边疆的辽阔和苍凉。
在我的生活中,燕然山主要出现在学***古代历史和文学时。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边塞文化和将士的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燕然山:
燕然山下风萧萧,
古道边关月寂寥。
将士英魂今何在?
长风万里送秋潮。
燕然山让我联想到辽阔的草原、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古代战鼓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联想增强了燕然山的文化象征意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燕然山的词汇,但类似的边塞文化和英雄主义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如罗马的边疆防御和北欧的维京传说。
燕然山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代表了*古代的边塞文化,也体现了将士的忠诚和牺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