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0:41
词汇“燕然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历史典故。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燕然石”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燕山(位于**北方的一座山脉)中的石头,或者与燕山有关的某种石头。在古代文学中,它可能特指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头。
在古代文学中,“燕然石”可能出现在描述燕山或与燕山有关的诗歌、散文或历史记载中。例如,它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不屈或历史的见证。
同义词:燕山石、燕石 反义词:(由于“燕然石”较为特殊,反义词可能不明显)
“燕然石”的词源可能与燕山有关,燕山是**北方的一座重要山脉,历史上有很多与燕山相关的典故和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燕然石”可能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在**文化中,燕山常常与边疆、战争和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因此,“燕然石”可能被用来象征这些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某些特质。
对于我来说,“燕然石”可能引发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英雄主义的敬仰。它可能让我联想到古代战士在燕山上的英勇事迹。
在我的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燕然石”这个词汇,但如果我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它,我会尝试理解它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燕然石”:
燕然石上刻岁月,
英雄血染山河间。
千年风雨不曾改,
见证历史长河边。
视觉上,“燕然石”可能让我联想到一块巨大的、历经风霜的石头,矗立在燕山的山脊上。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象到风吹过燕山时,石头发出的低沉回响。
由于“燕然石”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象征性石头在其他文化中也有出现,如英国的“巨石阵”。
通过对“燕然石”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文学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并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性。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