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0:57
吃苦耐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能够承受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易放弃,能够坚持到底的品质。
在文学作品中,吃苦耐劳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坚韧性格,如在描述农民、工人或军人的故事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勤奋和毅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吃苦耐劳 可能被用来分析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抗压能力。
同义词:坚韧不拔、勤勉、毅力、耐力、刻苦 反义词:懒惰、懈怠、娇气、脆弱
吃苦耐劳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劳动文化,强调的是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工作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评价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
在文化中,吃苦耐劳 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勤劳传统的社会背景下。这个词汇反映了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坚韧和勤劳的性格特点。
吃苦耐劳 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尊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艰苦环境中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坚韧和毅力是值得学*的榜样。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不抱怨,始终坚持教学和研究。他的吃苦耐劳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他如松柏般坚韧,
吃苦耐劳,不畏艰难。
岁月如歌,他的背影,
是那勤劳的象征,永不言败。
吃苦耐劳 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依然坚持不懈。这种场景常常伴随着劳动号子或乡村音乐,给人一种朴实而坚韧的感觉。
在英语中,吃苦耐劳 可以对应为 "hardworking and enduring" 或 "perseverance and resilience"。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受到尊重,尤其是在强调个人努力和自我提升的背景下。
吃苦耐劳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评价个人品质的标准,也是一种激励自己和他人的动力。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我更加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毅力的重要性。
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
我们要有~的精神才能成功。
1.
【吃】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吃,言蹇难也。 、 《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吃。
【组词】
吃子、 吃吃
(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2.
【苦】
粗劣 同: 盬
【组词】
苦盐、 苦功、 苦事
3.
【耐】
(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不剃发也。-耏,罪不至耏也。 、 《汉书·高帝纪》。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耏,完其耏鬓。故曰耏。”-耏以上请之。 、 《后汉书·高帝纪》。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耐罪亡命。 、 《后汉书·章帝纪》注-耏,多须貌。 、 《睡虎地秦墓竹简》-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耐。
【组词】
耐罪
4.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