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7:35
“下第”这个词汇在中文里主要有两个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下第”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失败或挫折,如“他今年科举下第了”。在口语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其第二个含义,如“这个产品的质量属于下第”。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历史研究中,“下第”则更多指考试成绩不佳或排名靠后。
同义词中,“落第”特指考试不及格,而“不及格”和“劣等”则更广泛地指表现不佳。反义词中,“及第”特指考试成功,“优秀”和“上等”则指表现或品质高。
“下第”一词源自古代科举制度,原指在科举考试中未能中举,后来扩展到泛指任何形式的失败或低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社会地位、品质等多个方面。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考试是衡量一个人才能和学识的重要标准,因此“下第”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
“下第”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失望、沮丧或自卑。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努力未果的挫败感,或是社会竞争中的失败。
在我的学经历中,曾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感觉就像是“下第”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学的机会,并努力提升自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第”: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下第书生泪满衫。
梦回长安灯火夜,
明朝依旧赴考场。
想象一个书生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读,突然听到考试结果,发现自己“下第”了。这个场景可能伴随着沉重的音乐和暗淡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压抑和失落的氛围。
在英语中,“下第”可以对应为“fail”或“inferior”,但这些词汇缺乏“下第”所包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也会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和用法。
“下第”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通过分析和应用“下第”,我更加意识到词汇背后的深层意义,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第】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引证】
《小尔雅·广诂》-第,次也。 、 《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楚国第。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组词】
等第、 第次、 第老的、 第三本《诗经》、 第六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