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17:58
没精打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缺乏活力。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疲劳、失望、忧郁或其他原因而显得无精打采,缺乏生气。
在文学作品中,没精打采 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心理状态,增强情感氛围。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精神状态,表达关心或询问原因。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与情绪障碍或疲劳状态相关。
同义词: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精神萎靡、颓废、消沉 反义词: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生气勃勃、兴高采烈
没精打采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精神状态描述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情绪低落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精神状态被视为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因此,没精打采** 这样的词汇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反映了社会对个体情绪状态的关注。
没精打采 这个词汇给人以沉重、无力的感觉,联想到阴雨天、灰暗的画面和低沉的音乐。它可能引发对生活中不如意时刻的回忆,或是对他人困境的同情。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因为工作压力或个人问题而感到没精打采的时刻。分享这些经历可以帮助他人理解这个词汇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未醒,他没精打采,步履沉重如夜的阴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坐在昏暗的房间里,面无表情,眼神空洞。音乐上,可以选择低沉的钢琴曲或悲伤的小提琴独奏来增强这种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own in the dumps" 或 "feeling blue",它们也传达了类似的情绪低落的状态。
没精打采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情绪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外在的表现,也反映了内在的心理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欲往别家,已无隙地,不得已,同他瑞三商议。那人才~的开一间房门。
妙玉来大观园探望惜春,贾宝玉自作多情要去送妙玉,两人来到弯弯曲曲的园内小路上,听到潇湘馆内传来叮咚的琴声,两人坐在石头上听这凄惨悠扬的琴声,突然琴弦断了。妙玉要回寺庙,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地回到怡红院中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精】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精,择也。 、 《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 、 《论语》-食不厌精。
【组词】
精凿、 精粲
3.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4.
【采】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引证】
《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法言·重黎》。注:“食税也。”-西采雍梁。 、 《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