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5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6:40
没眼色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缺乏观察力和判断力,不能根据环境或他人的表情、行为来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言语。在基本含义上,它形容一个人不懂得察言观色,不会看场合或他人的脸色行事,常常在不适当的时候做出不适当的事情。
没眼色 这个词源于汉语,其中的“眼色”指的是通过眼神传达的信息或意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一个人缺乏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察言观色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因此,“没眼色”这个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负面含义,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适应环境或他人情绪的人。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懂得变通、固执或不敏感的人。在社交场合中,使用这个词可能会引起轻微的不快或尴尬。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没眼色”的人,他们在不适当的时候提出不适当的要求或发表不适当的言论,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或不舒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纷扰的世界里,他如一叶扁舟,没眼色地穿梭,不知风向,不问潮汐。”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人群中独自行动,不顾周围人的反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和谐的音乐中突兀地响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touch”或“insensitive”,虽然这些词的含义略有不同,但都涉及到缺乏对环境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没眼色 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描述那些不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它在社交场合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敏感和适应。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3.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