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11:44
“不揪不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揪住不放,不采摘不取。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事物不加理睬,不关心,不参与。
在文学作品中,“不揪不采”常用来形容人物对某事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对某人冷淡的态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不感兴趣或者不重视。在专业领域,可能不太常用,因为这个成语更多地出现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不揪不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揪”和“采”引申而来,表示对某事物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态度。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含义。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一种态度,即有时候选择不介入某些事情,保持个人的独立和自由。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冷漠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冷漠和疏离。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选择不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个人空间和独立性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对社区活动不揪不采的情况,他们更愿意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喧嚣的世界里,他选择了不揪不采,心如止水,静待花开。”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旁,不参与热闹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一片寂静,没有声音的介入。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indifferent”或“uninvolved”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不揪不采”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时非常有用,它简洁地表达了不参与、不关心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那妇人只顾饶舌,又见常二不揪不采,自家也有几分惭愧,禁不得掉下泪来。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揪】
(形声。从手,秋声。本义:收聚)。
同本义。
【引证】
《新唐书》-佺揪聚军中币万余匹,悉袍、带并与之。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采】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引证】
《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法言·重黎》。注:“食税也。”-西采雍梁。 、 《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